礦業新技術時代有哪些特征和展望?
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,礦業始終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,作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,它見證了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,再到如今新能源時代的巨大變遷。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,礦業正經歷著一場以新技術為核心的深刻變革。
一、礦業的基石地位與新技術屬性
1. 礦業的基石地位
礦業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產業之一,它的發展貫穿了整個文明史。從青銅到鋼鐵,從煤炭到石油,現代工業體系的構建都離不開大宗原材料礦產和能源礦產的支撐。礦業的“基石”特性不僅體現在它是工業原料的提供者,更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技術創新的關鍵因素。在農耕時代,礦業提供了制作工具和武器的金屬,促進了農業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演變。進入工業時代,煤炭和鐵礦的大規模開采為工業化提供了動力和原材料,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進程。到了能源時代,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不僅滿足了能源需求,也推動了交通運輸和化工產業的發展。
2. 礦業的新技術屬性
隨著科技的進步,礦業的新技術屬性日益凸顯。現代礦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資源勘探開發,而是涉及到地質勘探、采礦技術、礦物加工、綜合利用、環境管理等多個領域的技術集成。新技術的應用使得礦業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,成本逐步降低,也促使礦業更加環保和安全。例如,遙感技術、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測技術的應用,使得地質勘探更加精確;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的使用,使得采礦過程更加安全和高效;機器學習、超算技術的引入,使礦產資源選冶利用效率與價值大幅提高。
二、礦業新技術時代的特征
1. 成礦理論的革新
在大數據的支撐下,礦床學研究已從單一礦床、單一礦種、特定區域轉向宏觀復雜的大事件成礦、多維度成礦、多因素疊加成礦。科學家們開始研究地質大事件中的元素超常規富集機制,評估世界級成礦帶;分析不同時空維度的成礦聯系,顯著提高礦集區找礦效率;探討微觀尺度下的疊加成礦過程,預測成礦規律。這些理論的革新為找礦勘探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方法。
2. 找礦勘探的高效化
快速高效的探測技術及裝備、集成信息的建模技術和數據驅動的預測模型使勘探工作更加高效。無人機航空物探滿足了覆蓋區少人化、規模化的作業需求;高精度、深穿透物化探技術在深部找礦中成效顯著;逐漸成熟的三維地質建模推動了找礦靶區快速篩選。這些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找礦的精度和效率,為礦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3. 采礦技術的智能化
隨著礦產資源的不斷開發,采礦對象由高品質的淺部礦體逐漸轉變為深部的隱伏資源,“向深地深海進軍”成為礦產資源開發的關鍵之路。資源驅動采礦技術不斷創新,地下礦山不斷應用膏體充填采礦技術和大型采掘設備,露天礦山采用電動化、少人化、無人化運輸,作業能力不斷提高,能耗顯著降低。借助先進的智能管控平臺,礦山本質安全得到提升,礦山從業人員由藍領轉為白領,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礦業行業。
4. 選冶技術的突破
難選冶綜合利用理論及技術的突破,使得以前的“呆礦”“死礦”變成了可用資源。我國難選冶技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,在難選冶鐵礦、膠磷礦、復雜多金屬共生礦、難利用稀土、微細粒鉭鈮礦、鹵水提鋰,以及尾礦綜合化利用等領域持續取得重要突破。例如,針對紅土鎳礦蘊含的大量難冶煉鎳、鈷資源,開發了高壓酸浸技術,在較溫和的條件下大幅提高了鎳、鈷的回收率。
5. 資源高質化利用
關鍵原材料的高質利用是礦業新技術時代的底色,礦物加工技術的突破是關鍵。一些關鍵材料高質化利用技術的革新,推動行業從原材料生產向高技術、高附加值轉型,實現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延伸。例如,中國五礦成功研發出純度達到99.99995%以上的超高純石墨產品,為我國高端碳基材料穩定供應發揮重要作用。
6. 人工智能與超級計算的引領
人工智能與超級計算的大規模應用,正引領一場前所未有的產業革命,也將在礦業領域產生深遠影響。大模型的建立,正逐步解鎖地球深部的資源奧秘。全球正在通過加大精準數據分析與模型預測,更有效地定位礦體,獲取深部優質礦產。人工智能和超級計算正加快推動能源體系的重塑,從硅到碳到核燃料原料,再到可用于可控核聚變的稀有元素,不同類型新技術礦產的需求激增將成為未來礦業的時代特征。
三、大型礦業企業的引領作用——以中國五礦為例
面對礦業新技術時代,大型礦業企業如中國五礦,充分發揮著引領作用。中國五礦秉承“礦業報國、礦業強國”的初心和使命,通過主導礦業項目開發,實現前沿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,在深部資源勘探、難選冶資源開發、原材料高質利用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。
1. 資源獲取
中國五礦積極參與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,針對我國中東部地區所屬礦山面臨的資源枯竭、深部找礦難度大等難題,強化理論研究與技術創新,加大找礦勘探力度,連續探獲大型鉛鋅礦、大型金礦、銀礦和鎢礦,使百年老礦煥發新生。同時,積極布局海外資源獲取,收購博茨瓦納科馬考銅礦,在巴基斯坦探獲錫亞迪克大型銅礦,在中亞啟動艾娜克銅礦建設。
2. 技術創新
中國五礦持續構建以數據為驅動的找礦預測模型,開展先進物化探技術與裝備組合應用,在深地探測領域加大應用示范。采礦領域,提出“以碳減碳”理念,建成石墨行業規模最大的綠色低碳智能礦山;以數字化、智能化賦能礦山開發運營,提升本質安全水平,已建成14座國家級綠色礦山。選礦方面,加強復雜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攻關,攻克復雜鎢及伴生螢石、難選鐵礦高效利用、鹽湖原鹵高效提鋰等技術。固廢資源循環利用方面,突破鉛鋅、鎢、石墨等尾礦綜合利用技術,建成多項示范工程。
3. 資源高質化利用
中國五礦緊盯產業發展前沿,優化業務布局。在硬質合金領域,打通了鎢全產業鏈,攻克航空航天、工業母機等應用領域關鍵技術,實現國產替代;在電池原料領域,鞏固正極材料行業地位,推動負極材料產業延伸,打造領先的電池材料產業運營商;依托國家工程研究中心,研發硅基功能材料;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科技項目,突破石墨高溫純化技術,為核工業、半導體、新能源等領域提供關鍵原材料。
四、礦業未來的發展趨勢
1. 新技術與礦業的深度融合
未來,礦業的各個環節都將與新技術深度融合,實現創新發展。新技術將成為礦業未來發展的關鍵驅動力,“關鍵礦產+關鍵技術”將構成礦業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。大型礦業企業將不僅是原材料的供應方,更是新技術創新的推動者,在技術為王的礦業時代中發揮主導作用。
2. 可持續發展的挑戰與機遇
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重視,礦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。礦業企業需要不斷創新技術,提高資源利用效率,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,實現綠色采礦。同時,礦業企業還需要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,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挑戰,推動全球礦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3. 新能源與新材料的崛起
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崛起為礦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。隨著電動汽車、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快速發展,對鋰、鈷、鎳等關鍵礦產的需求激增。礦業企業需要緊跟市場需求變化,加強關鍵礦產的勘探和開發,為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